诗词原文
述怀
唐·杜甫
去年涪江木落时,舟行赴此曾经过。
今来蜀道不复回,身寄南云心北流。
富贵如可求,艰难甘弃捐。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园。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去年涪江树叶飘落的时候,我乘船经过这里。
如今来到蜀地却不能再回去,身心都寄托在南方的云朵上,心却向往着北方的家乡。
如果富贵可以求得,那么再艰难我也愿意放弃。
只是遇到了新的人民,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故乡。
大江滚滚东流,游子的日子漫长。
城市中满是华丽的房屋,冬季的树木依然苍翠。
这里是一个繁华的名都,到处吹箫奏乐。
这里确实美好,但我却无法适应,只能侧身望着河川桥梁。
夜晚鸟雀各自归巢,中原却遥远而迷茫。
初升的月亮不高,众星还在争辉。
自古以来就有漂泊异乡的人,我又何必独自哀伤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在异乡漂泊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富贵如可求,艰难甘弃捐”一句,表达了杜甫对富贵的淡泊态度,认为如果富贵可以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求得,那么他宁愿放弃,即使面临艰难困苦也在所不惜。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描绘异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杜甫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现实的无奈,富贵如可求,艰难甘弃捐”一句,更是表达了杜甫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为了躲避战乱而流落到四川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处异乡,远离家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他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和不满,认为富贵并非通过正当途径可得,而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却难以施展,在这种背景下,杜甫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