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蒙振聩是一个成语,意指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具有极大的启发和震撼力,能够唤醒人们的觉悟和认识。
1、发蒙振聩的释义:
发蒙振聩是一个成语,意指启发蒙昧,唤醒麻木的人。“发蒙”指启发蒙昧无知的人,“振聩”则是指唤醒耳聋的人,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2、发蒙振聩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先生这篇文,真乃~之作。”原文中用来形容某篇文章具有启发人心、唤醒愚昧的深远意义。
3、发蒙振聩的例句:
他的演讲言辞犀利,观点鲜明,真可谓是一篇发蒙振聩的文章,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启发。
4、发蒙振聩的分解解释:
- “发”在此处意为启发、开启。
- “蒙”指蒙昧无知的状态。
- “振”意为振动、唤醒。
- “聩”指耳聋,比喻听不进道理或麻木不仁的人。
5、发蒙振聩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用于形容文章、演讲、教育等具有深刻启发和唤醒人心的作用,它强调通过言辞或行动,使原本无知或麻木的人得到启发和觉醒。
6、发蒙振聩的示例:
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都堪称发蒙振聩之作,它们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更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心灵,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
7、发蒙振聩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振聋发聩、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等,都表示通过某种方式使人从无知或麻木中觉醒。
- 反义词: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冥顽不灵等,表示对事物毫无反应或缺乏感知能力,无法被启发或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