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静思
唐·李商隐
漏涩铜壶寒夜永,光摇翠幄争春妍。
孤灯寂寂人难寐,冷月娟娟影自怜。
梦断银屏空有恨,愁多玉枕不成眠。
谁怜寂寞深闺里,独坐闲庭望远天。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漏壶中的水滴声缓慢而涩滞,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翠绿的帷幄在灯光的映照下摇曳生姿,仿佛春天里百花争艳,孤独的灯火静静地燃烧,让人难以入眠;清冷的月光皎洁明亮,映照出孤独的身影自怜自艾,银屏前的美梦被打断,只留下满腔的怨恨;玉枕上的愁绪太多,让人无法安眠,有谁能够怜惜这深闺中的寂寞女子,独自坐在庭院中遥望远方的天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寒夜中的景象和女子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寂寞和愁绪的深刻感受,首句“漏涩铜壶寒夜永”以漏壶滴水声来烘托寒夜的漫长和寂静;次句“光摇翠幄争春妍”则以灯光映照下的帷幄来象征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与寒夜形成鲜明对比,后四句则通过孤灯、冷月、银屏、玉枕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孤独和愁绪。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首联以漏壶和帷幄为切入点,巧妙地引出了寒夜和春天的对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孤灯、冷月、银屏、玉枕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孤独和愁绪,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细腻,尾联则以“谁怜寂寞深闺里,独坐闲庭望远天”作结,既点明了主题,又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和情感经历有关,他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寒夜中的景象和女子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对孤独、寂寞和愁绪的深刻感受,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和处境,以及她们在孤独和愁绪中的挣扎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