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怀古
唐·许浑
不卜同舟瞻郭泰,徒知《中论》拟王通。
汉家天子今无恙,不遣贾生赋《鵩鸟》。
作者及朝代
作者:许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作“梦得”),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擅胜场,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咸阳城东楼》等。
译文
不须占卜便知能与郭泰同舟共济,却只知道模仿王通的《中论》来著书立说,汉家的天子如今安然无恙,却没有派遣像贾谊那样的人才去写《鵩鸟赋》。
释义
首句“不卜同舟瞻郭泰”,郭泰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以善于品鉴人物著称,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能遇到知音、志同道合的伙伴的期望,无需占卜便知能与之同行,次句“徒知《中论》拟王通”,王通是隋末大儒,著有《中说》(亦称《中论》),此句暗指某些人只知道模仿前人著作,缺乏创新与实践,后两句则借古讽今,以汉代贾谊的遭遇为喻,批评当时朝廷不能善用人才,即使有才华如贾谊者,也难以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才埋没的感慨,前两句通过郭泰与王通的典故,讽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空谈理论、缺乏实际行动的现象,后两句则直接借古讽今,以贾谊的遭遇映射当时朝廷不能善用贤才的现实,透露出诗人深深的失望与无奈,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的尖锐批判。
创作背景
许浑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时代,诗人本人虽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多次科举不第,后虽得官,但多为地方小吏,难以施展抱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既是对自己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与批判,通过怀古讽今的手法,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其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