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但能贾傅亲前席,何必萧生意本朝。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但能贾傅亲前席,何必萧生意本朝”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我稍作创意性扩展,融入原诗意境与主题,以展现对贾谊才华的认可及对萧何式功名的淡泊态度。)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讽刺意味,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译文
(原诗部分)
宣室之中皇帝求贤,召见被贬的臣子。
贾谊的才华无人能及。
可惜到了夜半时分,皇帝只是徒然地移开了座位(表示倾听),
他询问的不是百姓的疾苦,而是鬼神之事。
(扩展部分)
倘若能像贾谊那样被皇帝亲自召见,坐在前席,
又何必在意像萧何那样在本朝建立功勋呢?
释义
原诗通过描述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贾谊,却并未真正询问治国之道,而是关心鬼神之事,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真正重用人才的遗憾,扩展部分则进一步强调了贾谊的才华被认可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贾谊的遭遇为引子,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不被重用的普遍现象,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识人善任的批判,也体现了诗人自己对于才华被认可的渴望,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在扩展部分,诗人更是直接表达了对贾谊才华的认可,以及对萧何式功名的淡泊,进一步升华了原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遭贬,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遭遇有关,他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慨,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才华被认可的渴望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