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逍遥叹
唐·刘禹锡
二十年前已定交,而今鹏鷃各逍遥。
海天凭尺难相问,风月寄琴谁与调。
路隔万山魂欲断,云开千里梦频招。
人生聚散终有时,莫负韶华莫负卿。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意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二十年前我们已结下深厚的友谊,如今却像大鹏和小雀一样各自自由自在地生活,隔着遥远的海天,书信难以传递我们的思念,风月之下,又有谁能与我共奏琴弦呢?路途遥远,万山阻隔,思念之情几乎要让我魂飞魄散,但每当云开月明,我又能在梦中频繁地与你相见,人生的相聚与别离终是有定数的,但愿我们都不辜负这美好的时光,也不辜负彼此的情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二十年前友谊的怀念,以及如今各自逍遥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鹏鷃”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朋友间地位的差异和生活的不同,但即便如此,诗人依然对旧友怀有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珍惜时光、不负情谊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二十年前已定交”开篇,直接点明了与旧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鹏鷃各逍遥”的比喻,巧妙地展现了朋友间生活的差异,既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又表达了对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在表达思念之情时,诗人运用了“海天凭尺难相问,风月寄琴谁与调”的意象,将思念之情与海天相隔、风月寄琴的情境相结合,使得情感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人以“人生聚散终有时,莫负韶华莫负卿”作结,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表达了对珍惜时光、不负情谊的期望,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此时他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友情的珍贵和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回忆过去与旧友的深厚情谊时,他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提醒自己和朋友,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彼此的情谊,不要辜负这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