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风·其二十三
唐·李白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暮。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金樽生尘酒,玉壶无挥琴。
达士遗天地,自古荣枯尽。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轮,交横势不息。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将军西入关,富贵颇相迫。
弃席思清风,丢冠思松月。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傥回山河去,无使奸得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秋天的露水洁白如玉,一团团地落在庭院中的绿叶上,我行走间忽然看到这一幕,感到寒冷来得早,悲叹岁月已晚,人的生命不像金石那样坚固,怎能长久地保持青春呢?生命短暂,转瞬即逝,唯有荣誉和名声可以视为珍宝,金樽中的酒已生了尘埃,玉壶中的琴也不再挥动,通达事理的人超脱于天地之间,自古以来,荣枯盛衰都是循环往复的,在这茫茫的大梦中,只有我最先觉醒,我像风火轮一样腾转,世间的纷扰和争斗永不停息,边境地区的百姓生活多么艰难,他们只能寄身于荒野之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行动和居住都依赖着丛林和险阻,柴门是多么萧条啊,狐狸和兔子在我的屋檐下飞翔,将军向西进入关中,富贵和权势纷纷向他逼近,我丢弃了华丽的宴席,思念着清风;丢掉了官帽,思念着松林和明月,谗言迷惑了英明君主的心,恩情被奸佞之臣的计谋所疏远,但愿我能离开这尘世,不让奸臣得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边境百姓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荣枯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权贵和奸臣的批判,诗中“将军西入关,富贵颇相迫”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权贵追求富贵、权势熏心的现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秋露开篇,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以金樽生尘、玉壶无挥琴等意象,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和对自然清风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边境百姓的艰苦生活,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艰辛,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将军西入关为引子,批判了权贵追求富贵、权势熏心的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不满,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白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边境百姓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荣枯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权贵和奸臣的批判,这些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不满,也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也展示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魅力,他的诗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