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耿耿不成句,聊以示诸儿。
(注:“耿耿不成句,聊以示诸儿”并非原诗中的句子,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作为结尾的虚构创作,以展现一种情感延续的意境,原诗中并无此句,以下分析将主要基于原诗内容,并对虚构部分做适当说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心中悲愤交加,难以成句,姑且写下这些,以示我的儿孙们。
释义
此诗传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情。
赏析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耿耿不成句,聊以示诸儿”作为虚构的结尾,增添了诗人因未能亲眼见证国家统一而深感遗憾和悲愤的情感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他希望子孙后代能够铭记历史、继承遗志的深切期望。
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他的诗歌创作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现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题材广阔,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1月)的洛阳,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