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风雨屋栋倾,江海亡楫维。
孤舟何处泊,长夜几时归。
月落星河淡,云开日色微。
苍茫天地阔,何处是吾扉。
作者及朝代
此诗名为《风雨叹》,作者为唐代诗人李中,生活在晚唐时期。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象为主,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李中的诗歌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作品散佚较多,现存的诗作数量有限。
译文
风雨交加,房屋的栋梁都快要倾倒了;江河湖海之上,船只失去了桨和缆绳的维系,孤独的小船不知道该停泊在哪里,漫长的黑夜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归程,月亮落下,星河变得黯淡无光;云开雾散,日光也变得微弱不明,苍茫的天地如此广阔,究竟哪里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和船只失去维系、无处停泊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的孤独无助和迷茫,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光明和归宿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幻无常和人生的艰难困苦,首联“风雨屋栋倾,江海亡楫维”直接点题,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颔联“孤舟何处泊,长夜几时归”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无助和对归途的渴望;颈联“月落星河淡,云开日色微”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幻;尾联“苍茫天地阔,何处是吾扉”则表达了诗人对归宿的深深忧虑和迷茫,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李中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深感无助和迷茫,他通过描绘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和船只失去维系、无处停泊的困境,来表达自己在动荡社会中的孤独无助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光明和归宿的渴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