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灯燃碧落,忍草带幽花。的释义

小星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山寺

宋·释绍嵩

古寺深藏万木中,圣灯燃碧落,忍草带幽花。

钟声出远树,云影入禅家。

野色生寒雾,松风响暮霞。

此中真胜境,何必问天涯。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水、寺庙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其作品多流露出对佛家禅意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释绍嵩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与推崇。

译文

古老的寺庙深深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之中,圣洁的灯火在碧蓝的天空中燃烧,忍冬草上点缀着幽静的野花,悠远的钟声从远处的树梢传来,云朵的影子悄悄溜进了禅房,寒冷的雾气中生出了野外的景色,傍晚的霞光中松树的风声作响,这里真是一个绝妙的胜境,哪里还需要去询问天涯的尽头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座深藏于万木之中的古寺,展现了其幽静、神秘而又庄严的氛围,诗中“圣灯燃碧落”一句,以圣洁的灯火象征佛家的智慧与光明,照亮了碧蓝的天空,寓意着佛法的普照与指引。“忍草带幽花”则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美景,忍冬草与幽花相映成趣,增添了寺庙的清幽与雅致,后几句则通过钟声、云影、野色、松风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宁静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佛家禅意的理解与向往。

赏析

本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寺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古寺的幽静、神秘与庄严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佛家禅意的感悟,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画面,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圣灯”与“碧落”的对比,“忍草”与“幽花”的象征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且富有内涵。

创作背景

关于本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的是,诗人释绍嵩在游历或修行过程中,偶然间发现了一座深藏于山林之中的古寺,被其幽静、神秘而又庄严的氛围所吸引,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诗人通过对古寺及其周围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佛家禅意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本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心灵宁静与超脱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