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比西子,妙句有东坡。的解释

梦梦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虽然“能将比西子,妙句有东坡”并非直接出自苏轼的某一句诗,但“欲把西湖比西子”一句与“能将比西子”意境相近,且整首诗最能体现“妙句有东坡”的美誉,故以此诗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译文

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首句写晴日西湖,次句写雨天西湖,两句以“好”“奇”二字,赞美西湖晴雨皆美,后两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显得那么自然、美丽,进一步突出了西湖的美丽与独特。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杭州西湖游玩时所作,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诗中“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更是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以人喻景,巧妙地将自然美与人文美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赞美。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七年(1074年)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写下大量歌颂西湖美景的诗篇,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创作于苏轼游览西湖之时,当时,苏轼对西湖的美景深感赞叹,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以表达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