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海图屏风
唐·白居易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峰高捧日久,波阔浸天多。
漫道蓬莱常似画,其如沧海自成尘。
乘槎一去无消息,从此迢迢是远人。
作者及朝代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
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白浪翻滚如同山峦一般高峻,让人难以渡过;狂风呼啸,让扬帆的航人愁苦不已,山峰高耸,仿佛捧举着太阳久久不落;波涛宽广,仿佛浸没了天空,无边无际,不要说蓬莱仙境常常如画般美丽,要知道沧海也可能变成尘埃,乘着木筏一去便没有了消息,从此便成为了遥远的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上的壮丽景象和航行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峰高捧日久,波阔浸天多”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波涛宽广无边的景象,富有气势和想象力。
赏析
这首诗以海图屏风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前两句通过白浪和狂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壮美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未知世界的感慨,特别是“峰高捧日久,波阔浸天多”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观看一幅描绘海上景象的海图屏风后所作,当时,白居易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转折点,对人生和未知世界充满了思考和向往,通过描绘海上的壮丽景象和航行的艰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