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黄山
朝代:清代
作者:释弘仁
黄山落笔露全机,底个团圞太崛奇。
云气浮山山欲动,松声入涧涧生悲。
仙人已去留丹灶,野客归来卧翠微。
欲访洞天三十六,春风回首路漫漫。
作者简介
释弘仁,清代著名画家、诗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鸥盟,安徽歙县人,他早年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法名弘仁,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弘仁是清初四僧之一,与髡残、朱耷、原济齐名,在绘画上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擅长山水,他的诗作也颇受赞誉,多抒发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故国的怀念。
译文
黄山落笔之间便展现出全部的美景,那团圆的山峰实在太过奇特,云气在山间浮动,仿佛山都要动起来,松声传入山涧,使得涧水都生出悲凉之感,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炼丹的炉灶,野外的客人归来,卧在青翠的山色之中,想要探访那三十六洞天,却在春风中回首,只见路途漫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黄山落笔露全机”以落笔为喻,形容黄山美景如画,一览无余,次句“底个团圞太崛奇”则进一步强调黄山峰峦的奇特和壮观,接下来两句通过云气浮动、松声悲鸣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悲凉的气氛,后两句则通过仙人和野客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黄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韵,诗人还通过仙人和野客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释弘仁在清初时期曾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削发为僧,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热爱自然山水,尤其钟情于黄山的美景,在隐居期间,他常常游历黄山,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这首诗便是在他游历黄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黄山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他在抗清失败后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