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逍遥游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云水苍茫外,逍遥任去留。
忘怀任行止,委命随修短。
鹤舞松间月,猿啼谷口秋。
何须问尘世,此地即瀛洲。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在苍茫的云水之间,我逍遥自在地来去自如。
忘却了世间的烦恼,任由自己随心所欲地行走与停留。
生命的长短就交给命运去安排吧,我无欲无求。
在松树间,白鹤翩翩起舞于月光之下;在山谷口,猿猴在秋日里啼叫。
何必去询问尘世的纷扰呢?这里就是我心中的仙境瀛洲。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无常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描绘云水苍茫、鹤舞猿啼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意境,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长度的豁达态度,认为生命的长短应由天命决定,自己只需顺应自然,享受当下的逍遥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云水、鹤舞、猿啼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诗人以“忘怀任行止,委命随修短”两句为核心,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和自由的深刻理解,诗人认为,人生在世,应忘却烦恼,随心所欲地生活;也应顺应天命,对生命的长短保持淡然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和融合,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白居易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坎坷,晚年时期他逐渐转向对自然和内心的探索与追求,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由、逍遥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无常的淡然态度的体现,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是我根据关键词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风格创作的虚构作品,但它仍然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和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