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言著就深藏取,自笑狂生壮志蹉。的释义

风云3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藏志

唐·罗隐

罪言著就深藏取,自笑狂生壮志蹉。

四海九州何足道,一身独在万峰阿。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晚期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初期,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后转而投身幕府,晚年归隐,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时弊,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译文

我的直言进谏(罪言)写成之后只能深藏起来,自嘲自己这个狂妄的书生壮志未酬,四海九州之大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独自一人隐居在万山丛中。

释义

罪言著就深藏取:指作者写成的直言进谏的文章,因时局动荡,不敢公开,只能深藏。

自笑狂生壮志蹉:自嘲自己虽有豪情壮志,但未能实现,感到沮丧。

四海九州何足道: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泊,认为天下之大,个人的得失荣辱并不值得过分在意。

一身独在万峰阿:形容自己独自隐居在深山之中,远离尘嚣。

赏析

这首诗是罗隐晚年归隐山林后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仕途失意、壮志未酬的无奈与自嘲,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首句“罪言著就深藏取”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直言进谏却不敢公开,只能深藏心底,次句“自笑狂生壮志蹉”则是对自己壮志未酬的自嘲,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哀,后两句“四海九州何足道,一身独在万峰阿”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自然山水为伴,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罗隐晚年归隐山林之后,罗隐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参加科举不第,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晚年,他选择归隐山林,远离尘嚣,以诗酒自娱,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和总结,表达了他对仕途失意、壮志未酬的无奈与自嘲,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罗隐晚年的心境和追求,以及他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