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卦冠客,曾是钓璜人。的解释

小编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卦台山

唐·胡曾

谁知卦冠客,曾是钓璜人。

灵卦山前云,千年得遇真。

作者简介

胡曾(约839年—?),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湖南长沙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咏史诗,作品多描绘历史典故,寓意深远,风格独特,胡曾的诗歌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留存下来的作品数量不多。

译文

谁知道这位头戴卦冠的隐士,曾经是一位垂钓美玉的贤人呢?

在灵卦山前的云雾缭绕之中,千年难得一遇的真人便隐居于此。

释义

“谁知卦冠客,曾是钓璜人”意指人们往往难以知晓那些看似平凡的人物背后,可能有着非凡的过去和经历。“卦冠客”指的是头戴卦冠的隐士,象征着其占卜、预测未来的能力;“钓璜人”则是指古代传说中垂钓得美玉的贤人,比喻品德高尚、才华出众之人。“灵卦山前云,千年得遇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的非凡之处,以及他在灵卦山隐居的神秘色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隐居在灵卦山的隐士形象,诗人通过“卦冠客”与“钓璜人”的对比,巧妙地揭示了隐士的非凡身份和经历,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质的赞美,诗中“灵卦山前云”一句,不仅描绘了隐士隐居环境的幽静神秘,还暗示了隐士与天地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胡曾对隐士文化的热爱和向往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选择隐居山林,以逃避现实的苦难,胡曾作为其中的一员,可能对隐士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质的赞美,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与胡曾游历卦台山时的所见所感有关,他在游览过程中被隐士的隐居生活所吸引,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充满神秘色彩的咏史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