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头卧鼓休戈甲,坐对春风理管弦。的释义

春秋9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小阁因寄此书事》,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早春阁下寓直萧九舍人亦直小阁因寄此书事

唐·杜牧

边头卧鼓休戈甲,坐对春风理管弦。

一院草色万井烟,几家闲晒柳条鲜。

雕梁画栋春光遍,紫禁城边晓露干。

寄语瀛洲紫芝客,何如双凤集青鸾。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边境上战事平息,战鼓不再敲响,兵器也入库休息,我悠闲地坐在这里,面对着和煦的春风,悠然自得地弹奏着管弦乐器,院子里长满了嫩绿的青草,万家的炊烟袅袅升起,有几户人家正在悠闲地晾晒着鲜嫩的柳条,宫殿的雕梁画栋间春光普照,紫禁城边的晨露也已晒干,我寄语给那些在朝中任职的朋友们,你们的生活又怎能比得上我们这样双宿双飞的快乐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境安宁、宫廷春景以及诗人自己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适自在生活的赞美,诗中“边头卧鼓休戈甲”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边境安宁的景象;“坐对春风理管弦”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和平宁静、春意盎然的宫廷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宫廷的春景与自己的生活状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诗中“一院草色万井烟,几家闲晒柳条鲜”等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早春时节,于宫中寓直时所作,当时,唐朝边境相对安宁,国内政治也相对稳定,这为诗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诗人通过描绘宫廷的春景和自己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