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人丽如花,鱼多似米,船却高于屋。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5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水乡景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眼前人丽如花簇,水畔鱼多似米珠。

湖上船帆高过屋,江南风物胜姑苏。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杨慎自幼聪颖好学,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终世未得赦还,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追赠光禄寺卿,谥号“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译文

眼前的美人美丽得像花团锦簇,水边的鱼儿多得像米粒一样数不清,湖面上的船帆高耸,甚至超过了岸边的房屋,这里的江南风光美景,简直比姑苏还要更胜一筹。

释义

眼前人丽如花簇:形容眼前的女子美丽动人,如同聚集在一起的花朵一样绚烂。

水畔鱼多似米珠:比喻水中的鱼儿数量极多,就像米粒一样密集。

湖上船帆高过屋:描述湖面上的船只高大,船帆甚至超过了岸边的房屋,展现了水乡船只的壮观景象。

江南风物胜姑苏:表示这里的江南风光和物产比著名的姑苏(今苏州)还要美丽和丰富。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富饶物产,首句“眼前人丽如花簇”以美人比喻,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次句“水畔鱼多似米珠”则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水乡鱼类的丰富,第三句“湖上船帆高过屋”进一步描绘了水乡船只的壮观,与前面的美景相映成趣,末句“江南风物胜姑苏”则是对全诗意境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江南风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慎被贬谪至云南永昌卫期间,虽然身处逆境,但杨慎依然对自然美景和人间百态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在游历江南水乡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水乡风光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慎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和豁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