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仰去天才咫尺,几回清梦到三台。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望仙引

唐·韦渠牟

玉箫声断没流年,

满目春愁掩泪眠。

俛仰去天才咫尺,

几回清梦到三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渠牟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渠牟,唐代文学家、音乐家,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唐德宗、宪宗时期,曾任太子侍读、谏议大夫等职,以文学和音乐才华著称,韦渠牟的作品多涉及宫廷生活、神仙道教等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玉箫声断,岁月如流水般消逝无痕,

满眼春愁,只能掩泪而眠。

低头抬头间,似乎与天界仅咫尺之遥,

多少次在梦中,我清晰地来到了那高耸的三台(指仙境或朝廷高官之位)。

释义

玉箫声断:玉箫的音乐声停止,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满目春愁: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满怀愁绪。

俛仰去天才咫尺:低头抬头之间,感觉与天界非常接近,暗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似乎并不遥远。

几回清梦到三台:多次在梦中清晰地来到仙境或朝廷高官之位,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玉箫声断为引子,引出诗人内心的春愁和无尽的思念,通过“俛仰去天才咫尺”的描写,诗人巧妙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既觉得接近又难以触及,而“几回清梦到三台”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渠牟仕途不顺或生活困顿之时,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挫折,诗人通过梦境和幻想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在唐代,文人墨客常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韦渠牟的这首诗正是这一传统的体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