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刘长卿
水从井底通沧海,山在窗中倚远天。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注:“水从井底通沧海,山在窗中倚远天”这两句并非刘长卿某首完整诗作中的原句,而是根据刘长卿的山水田园诗风格虚构组合而成,用以展示其诗歌特色,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其融入一首虚构的《山居》诗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09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山水,抒发隐逸情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深沉含蓄。
译文
井水似乎深通大海,山峦仿佛就在窗边倚靠着遥远的天空,闲静的柴门面对着蜿蜒的山路,茂密的柳树环绕着读书堂,白日里,清幽的树荫映照四周,清亮的光辉洒落在衣裳上,清晨起来,我整理着荒芜的田地,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
释义
这两句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居所周围的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井水深邃似通沧海,山峦近在窗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亲近。
赏析
“水从井底通沧海,山在窗中倚远天”两句,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井水和远山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表达,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宁静美好,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隐逸思想。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虚构的,但结合刘长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可以推测他可能会在某个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时期,创作出类似意境的诗歌,唐代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多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解脱,刘长卿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作往往蕴含着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