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无时不閒在,楼居何处得超然。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楼居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云外无时不閒在,楼居何处得超然。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闻名于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禅意心境,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禅理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在云外,我无时无刻不处在闲适之中,居住在这楼阁之上,何处才能找到真正的超然物外呢?站在千峰之巅,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无拘无束,仿佛置身于万象丛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我不愿与世俗之人争夺宠辱,只愿将心中的思绪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或许有一天,我会悄然离去,回到那青山之外,那里月光皎洁,松风阵阵,小径幽深而宁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楼阁之上、千峰之巅的超然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由、宁静和超脱世俗的向往,首联“云外无时不閒在,楼居何处得超然”点明了诗人追求超然物外的心境;颔联“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进一步描绘了他在自然中的自在与宁静;颈联“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则表达了他不愿与世俗争斗,只愿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尾联“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自幽”则是对未来归隐生活的美好憧憬。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超然物外、宁静自在的隐逸生活画卷,诗人通过“云外”、“千峰”、“万象丛”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高远、辽阔的意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等诗句,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隐居山林期间,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对自然和禅理有着深刻的感悟,在隐居生活中,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自在,同时也对世俗的纷争和名利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超然物外、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