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马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别句(非全诗原句,但符合关键词要求,可能为后人引申或误传)
狂来驱赐马,却走南山皋。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全诗译文,关键词句“狂来驱赐马,却走南山皋”并非全诗原句,故以下译文为全诗内容)
大宛名马即使骨瘦如柴,但它的精神抖擞,就像刀锋一样锐利,它的两耳尖尖,如同削竹般竖立,跑起来四蹄生风,轻快无比,它奔跑起来没有任何空阔之地能够阻挡,真是值得信赖,可以托付生死,如此矫健的骏马,如果能够得到重用,定能在万里疆域上纵横驰骋。
(别句译文,基于关键词句的引申)
当我狂放不羁时,便驱使着皇帝赏赐的骏马,它奔腾着带我奔向遥远的南山之巅。
释义
“狂来驱赐马,却走南山皋”这句虽非全诗原句,但可理解为诗人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自由奔放的情感,他驱使着皇帝赏赐的骏马,肆意驰骋,直至南山的高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骏马矫健身姿的赞美。
赏析
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大宛马的描绘,展现了骏马的精神风貌和矫健身姿,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狂来驱赐马,却走南山皋”这句虽非原诗内容,但同样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豪迈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人才的渴望有关,在唐代,骏马常被用作象征英勇和忠诚的意象,而杜甫通过描绘骏马的矫健身姿和精神风貌,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杜甫个人对自由和豪迈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仕途上的坎坷和不满。
需要注意的是,“狂来驱赐马,却走南山皋”这句并非全诗原句,可能是后人引申或误传所得,在赏析和解读时,需要将其与全诗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