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少年行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借问谁家郎,具言系是都门郎。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京洛多贵盛,子弟尽轻豪。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外。
主人陌上迎相送,长说桓家能炙脍。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上述为《少年行》组诗节选及拼接,京洛多贵盛,子弟尽轻豪”并非直接出自王维某一首完整的《少年行》诗,而是根据题意拼接而成,用以体现京城贵族子弟的豪气,为符合题目要求,以下解析将围绕这句诗及其相关背景进行。)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因故谪济州司户参军,后归至长安,安史之乱中被俘,授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贬为太子中允,后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京城洛阳有很多权贵之家,他们的子弟个个轻狂豪爽。
释义
“京洛”指的是京城洛阳,“贵盛”形容权贵显赫,“子弟”指的是这些权贵的子弟,“轻豪”则表达了他们年轻气盛、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赏析
这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京城贵族子弟的奢华生活和豪放性格,通过“多贵盛”和“尽轻豪”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的风貌和氛围,这句诗也隐含了对这种奢华和豪放生活的某种批判或反思,暗示了贵族子弟可能因过于放纵而失去应有的节制和谦逊。
创作背景
虽然“京洛多贵盛,子弟尽轻豪”并非直接出自王维某一首完整的《少年行》诗,但《少年行》组诗整体反映了唐代社会上层阶级的生活和心态,王维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创作深受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的影响,这句诗可能是在他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对京城贵族子弟的一种概括和描绘,王维的诗歌也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这句诗也不例外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句诗并非直接出自王维的某一首完整作品,因此在创作背景方面的解析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推测性,但无论如何,这句诗都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反映唐代社会上层阶级生活和心态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