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刻曾谁在,今游不易逢。全诗是什么?

生辉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废园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古刻曾谁在,今游不易逢。

荒苔侵石径,落叶满花丛。

池水无痕迹,山光有旧容。

徘徊思往事,寂寞对斜阳。

作者简介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他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性灵派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袁枚主张“性灵说”,强调诗歌创作要抒发真情,个性鲜明,反对模拟古人,反对形式主义的束缚,他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别具一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古老的碑刻不知是谁所留,如今游览此地已不易相逢。

荒芜的苔藓侵占了石径,落叶铺满了曾经的花丛。

池塘水面平静无波,山间的风光依旧保持着旧时的模样。

我在此徘徊,思绪万千,面对着斜阳,心中满是寂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座废弃的园林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古刻曾谁在,今游不易逢”点出园林的古老与荒废,暗示着曾经有人在此留下痕迹,但如今却难以再遇,颔联“荒苔侵石径,落叶满花丛”通过描绘荒苔、落叶等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园林的荒凉与破败,颈联“池水无痕迹,山光有旧容”则通过对比池水的平静与山光的依旧,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尾联“徘徊思往事,寂寞对斜阳”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往事的追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座废弃园林的荒凉景象,同时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古今、描绘自然景象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寂寞氛围,尤其是尾联“徘徊思往事,寂寞对斜阳”,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去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枚在游览一座废弃的园林时所作,当时,袁枚或许正处于人生的某个低谷期,对过往的岁月充满了怀念与感慨,当他看到这座荒废的园林时,内心的情感被触发,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忧伤与寂寞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袁枚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去的深深怀念,也体现了袁枚作为一位性灵派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情感表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