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今清庙收璠玙,肯使沧海遗明珠。出自哪首诗?

生辉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徐干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君子居其室,何室非明堂。

玄鹤方扬音,绿绮复清歌。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方今清庙收璠玙,肯使沧海遗明珠。

徐干沉郁士,禀性独幽闲。

虽无百顷田,尚食一县官。

岂闻山中士,遂使成久安。

仲尼去鲁叹,萧何困秦关。

良哉不殒获,日新德业宽。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反亲疏。

欲还幽壤下,庇影守余株。

仰天嗟复叹,何时返故庐。

作者简介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在诗与赋、散文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成就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译文

君子居住的地方,哪里不是明亮的厅堂呢?黑色的鹤正在展翅高飞,发出嘹亮的叫声,绿绮琴又奏起了清越的歌声,我为何还在这里徘徊停留,对你的思念没有尽头,高高的楼台上吹起了悲凉的秋风,早晨的阳光照耀着北边的树林,你现在远在万里之外,江湖深广遥远,方舟怎能到达你的身边,离别的愁思实在难以承受,孤独的雁儿向南飞去,经过庭院时发出长长的哀鸣声,我翘首思念着远方的你,希望能托雁儿带去我的思念之音,然而你的身影忽然不见了,翩翩飞去的雁儿让我更加伤心,现在朝廷正在广纳贤才,就像清庙收藏美玉一样,又怎会让沧海中的明珠被遗漏呢?徐干是一位深沉忧郁的士人,天性独特而悠闲,他虽然没有百顷良田,但仍能享受一县的俸禄,又怎会听说山中的隐士,就能长久地安于现状呢?孔子离开鲁国时曾感叹,萧何也曾被困在秦关,幸运的是他们没有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而是日益更新自己的德行和学业,恶鸟在车前横飞,豺狼挡在道路上,苍蝇混淆黑白,谗言和巧言反而使亲疏关系颠倒,我想要回到幽暗的地下,庇护在剩余的树根之下,抬头向天叹息又感叹,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的茅庐。

释义

这首诗是曹植赠给友人徐干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方今清庙收璠玙,肯使沧海遗明珠”两句,比喻朝廷正在广纳贤才,不应遗漏像徐干这样的明珠。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方今清庙收璠玙,肯使沧海遗明珠”两句,不仅比喻贴切,而且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广纳贤才的期望和对友人才华的珍视,整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曹植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植在曹魏时期创作的,当时他身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深感仕途艰难,而徐干则是他的好友之一,两人志同道合,相互欣赏,曹植在诗中表达了对徐干的思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朝廷广纳贤才的期望和对未来仕途的憧憬,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和曹植自身的遭遇,这些期望和憧憬最终并未完全实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