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挥毫落纸惊群儒,佳处往往凌子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枯木竹石写清孤。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人格和艺术作品都充满了对世俗的批判和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挥笔落纸之时,惊动了在场的所有儒士,画作中的精妙之处往往超越了古人(子虚,此处借指古代画家或画作的高妙境界),酒意正浓,胸怀壮志,胆量也随之放大,于是将枯木竹石的清高孤傲之态尽情描绘于纸上。
释义
“挥毫落纸惊群儒”描绘了郑板桥作画时的气势和才华,他的笔触让在场的儒士们惊叹不已。“佳处往往凌子虚”则是对其画作艺术成就的赞美,表明其画作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古代的高水平作品。“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通过酒后的豪情壮志,展现了郑板桥创作时的精神状态。“枯木竹石写清孤”则是对其画作内容的描述,通过枯木竹石等自然元素,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清高与孤傲。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对自己画作的自我评价和抒发,充满了自信和豪情,首句“挥毫落纸惊群儒”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郑板桥在绘画领域的卓越才华和非凡影响力,次句“佳处往往凌子虚”则进一步强调了其画作的艺术价值,表明其已经达到了超越古人的高度,后两句则通过酒后的豪情和画作的内容,展现了郑板桥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郑板桥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创作一幅画作后,有感而发所作,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郑板桥在绘画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他善于通过自然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这首诗正是他在创作一幅以枯木竹石为主题的画作后,对自己艺术成就的总结和抒发,在清代,文人画盛行,郑板桥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诗作和画作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批判,这首诗正是他这种艺术追求和思想情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