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愿为蠹书鱼
宋·黄庭坚
但愿生为蠹书鱼,咀嚼英华味道腴。
三冬文史足用度,一生饮啄常有余。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词与秦观并称“秦七黄九”;其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译文
只愿自己来生能化作一只蠹书鱼(即书虫),细细咀嚼书中的精华,品味那丰富的知识滋味,有了这些学问作为滋养,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我的精神食粮也足够充裕,一生中的饮食与需求都将绰绰有余。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和对学问的深厚热爱,蠹书鱼,即书虫,常用来比喻埋头苦读、嗜书如命的人,诗人希望自己能像书虫一样,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享受学问带来的精神富足。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痴迷和追求,诗人将自己比作蠹书鱼,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热爱,也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通过“咀嚼英华味道腴”的描绘,诗人将读书的乐趣比作品尝美食,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学问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认为只要有了学问,就能在任何环境下自给自足,精神富足。
创作背景
黄庭坚一生酷爱读书,对学问有着极高的追求,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面对生活的艰辛或精神的困顿,内心产生的一种强烈愿望和寄托,通过将自己比作蠹书鱼,诗人表达了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对学问的坚定信仰,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北宋时期,文化繁荣,学术氛围浓厚,黄庭坚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学问的普遍追求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