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邺侯书斋
唐·李商隐
邺侯插架多异书,牙签万卷吞石渠。
何当借取胡公砚,细写乌丝校鲁鱼。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邺侯(指唐代藏书家李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珍贵的书籍,这些书籍的数量之多,以至于用牙签标记的万卷书籍仿佛能够吞没皇家藏书之处石渠阁,我何时才能借来胡公(可能是指某位书法家或文人)的砚台,用细笔乌丝在书卷上仔细校对,纠正其中的文字错误呢?
释义
邺侯插架:指李泌藏书丰富,书架摆满书籍。
牙签万卷:用牙签标记的万卷书籍,形容藏书数量之多。
吞石渠:形容藏书之多,足以与皇家藏书相比。
胡公砚:可能指某位书法家的砚台,这里借指书写工具。
乌丝:指书写用的细笔,也指书写时留下的墨线。
校鲁鱼:校对书籍中的文字错误,鲁鱼为古代传说中的错别字典故。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邺侯(李泌)丰富的藏书,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书籍的热爱,诗中“牙签万卷吞石渠”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藏书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而“何当借取胡公砚,细写乌丝校鲁鱼”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借来书写工具,仔细校对书籍,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严谨态度和对知识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书籍和学问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对书籍和学问的热爱有关,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问的热爱,他通过赞美邺侯(李泌)的藏书,表达了自己对书籍和学问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书籍的珍视和热爱,以及他们希望通过阅读书籍来增长知识、提升自我修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