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落三湘水,诗传八咏楼。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日落三湘水,诗传八咏楼。

江山信美地,风月自清秋。

雁字回时远,渔歌起处幽。

何当乘兴去,一醉卧沙洲。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查慎行学识渊博,诗才横溢,是清初“浙西派”诗论的倡导者之一,与朱彝尊齐名,时称“朱查”,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日落时分,余晖洒落在三湘的江水上;诗歌的美名,传颂在八咏楼的高处,这里的江山确实美丽如画,清风明月映衬着清秋的景致,大雁南飞时,字迹般的队形渐行渐远;渔歌响起之处,透露出一种幽远的意境,何时能趁着兴致前往,一醉方休,卧倒在沙洲之上。

释义

首联“日落三湘水,诗传八咏楼”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文化的深远影响,三湘水指湖南的湘江及其支流,八咏楼则位于浙江金华,因南朝沈约所作《八咏诗》而得名,这里代指文化名胜,颔联“江山信美地,风月自清秋”进一步赞美了自然美景与季节的和谐,颈联“雁字回时远,渔歌起处幽”通过雁阵与渔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尾联“何当乘兴去,一醉卧沙洲”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向往与陶醉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兴,以情收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文化底蕴的深厚情感,诗中“日落三湘水”与“诗传八咏楼”两句,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又彰显了文化的深远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呼应,颔联与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尾联则以诗人的个人情感收束全诗,表达了对这片美景的无限向往与陶醉,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查慎行诗歌的鲜明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查慎行游历湖南、浙江等地时,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崇尚文化的诗人,查慎行在游历过程中,被三湘水的壮丽景色与八咏楼的文化底蕴所深深吸引,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与文化底蕴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清代文学繁荣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查慎行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