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东风惜杨柳,从教脱絮飞上天。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44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柳絮

宋·司马光

安得东风惜杨柳,从教脱絮飞上天。

随风乱舞穿帘幕,随水轻流绕曲川。

自笑春工何拙计,只教飞雪入船舷。

谁怜旧日章台柳,曾折他人赠马鞭。

作者及朝代

作者:司马光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在政治上,司马光属于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他的诗文作品虽不如其史学成就显赫,但也颇有特色,以温醇婉丽、自然明畅著称。

译文

怎能让东风怜惜那杨柳,任由柳絮随风飞上天际,它们随风乱舞穿过帘幕,又随着水流轻轻环绕曲折的河流,我自笑春天的造物主何其笨拙,只让这些柳絮如同飞雪般飘入船舷,又有谁还会怜惜那昔日章台边的柳树,曾经被人折下作为赠别的马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柳絮的飘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易逝、时光流转的感慨,首联“安得东风惜杨柳,从教脱絮飞上天”以反问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柳絮飘飞的无奈与惋惜;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柳絮随风、随水飘散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自嘲与感慨;尾联则通过“章台柳”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柳絮为题,借物抒情,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而短暂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絮随风飘散的景象,既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又暗含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哀愁,诗人通过自嘲和典故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意蕴和深度,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司马光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作为一位历经四朝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在仕途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迁,对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春天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他看到柳絮随风飘散,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与留恋的诗歌,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如王安石变法等政治事件对司马光等保守派的影响,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