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愁
唐·李宣远
杳杳寒日坠荒楼,萧萧北风扫暮愁。
黄云断山色横秋,荒堠迷烟树带秋。
市沽鲁酒难为醉,座咽胡笳易得愁。
更闻烽火报平安,飞雁遥遥度陇愁。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李宣远写过此首名为《边愁》的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首虚构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李宣远,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推测为唐代中晚期的一位边塞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与战士情怀,风格苍凉悲壮,情感深沉,虽非历史真实人物,但在此虚构背景下,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愁绪。
译文
寒冷的太阳缓缓沉入荒凉的城楼之后,萧萧的北风扫过,带来无尽的暮愁,黄云遮断了山的颜色,秋色横亘天际,荒凉的烽火台被迷蒙的烟雾笼罩,树木在秋风中摇曳,更添几分秋意,市集上买来的鲁酒难以让人沉醉,座中传来的胡笳声却轻易勾起心中的忧愁,又听到烽火传递平安的消息,但远飞的大雁仍需在遥远的陇山间穿越,带着无尽的愁绪。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边疆生活的孤寂与愁苦,首联以寒日、北风营造出凄凉的氛围;颔联通过黄云、山色、荒堠、烟树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荒凉与萧瑟;颈联则通过“市沽鲁酒难为醉,座咽胡笳易得愁”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尾联以烽火报平安与飞雁度陇的意象,暗示了边疆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与对和平的渴望。
赏析
本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通过对边疆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边疆的荒凉与萧瑟,更深刻地揭示了战士内心的愁苦与无奈,颈联中的“市沽鲁酒难为醉,座咽胡笳易得愁”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使全诗情感更加深沉。
创作背景
在虚构的背景下,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设定为唐代中晚期,边疆战事频繁,战士们长期离家征战,饱受思乡之苦,诗人李宣远作为一位边塞诗人,深入边疆,亲身感受了战士们的艰辛与愁绪,于是创作了这首《边愁》来表达对边疆战士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