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附加句:君当谢南亩,休与白云期。
(注:“君当谢南亩,休与白云期”并非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附加内容融入解析,假设其为陶渊明同期心境的抒发。)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现出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原诗部分)
在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铲除杂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锄回去,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我衣,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附加句)
你应当告别南边的农田,不要再期待与白云相伴的隐居生活了。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田园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世俗的厌倦,附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放弃仕途,决心归隐田园的决心。
赏析
《归园田居》组诗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本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日常景象,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种豆南山下”的劳作,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而“但使愿无违”则透露出他坚守内心信念,不为外界所动的决心,附加句“君当谢南亩,休与白云期”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归隐的决心,与全诗主题相呼应。
创作背景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是一个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时代,他早年曾有过短暂的仕途经历,但很快就对官场的腐败和虚伪感到厌倦,于是毅然辞官归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归园田居》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附加句“君当谢南亩,休与白云期”虽非原诗内容,但同样体现了陶渊明在归隐后,对过往仕途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田园生活的坚定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