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没廉颇宅,云迷豫让桥。的解释

小星13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唐·胡曾

草没廉颇宅,云迷豫让桥。

英雄今已矣,千载令人嗟。

作者简介

胡曾(约840年-?),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湖南湘潭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咏史诗著称,作品多抒发对历史事件的感慨,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胡曾的咏史诗在当时颇受欢迎,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廉颇的故居已被荒草淹没,豫让桥也被云雾笼罩,难以辨认,那些曾经的英雄们如今都已不在,千百年来,他们的故事仍然让人感叹不已。

释义

“草没廉颇宅”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的故居已经荒废,被野草覆盖;“云迷豫让桥”则是指春秋时期晋国刺客豫让为报主之恩而刺杀赵襄子未遂,最后自杀的地点——豫让桥,如今也被云雾笼罩,显得神秘莫测,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历史遗迹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首句“草没廉颇宅”,通过“草没”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廉颇故居的荒凉景象,暗示了英雄迟暮、岁月无情的主题,次句“云迷豫让桥”,则以“云迷”二字,增添了豫让桥的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模糊和遥远,后两句“英雄今已矣,千载令人嗟”,则直接抒发了对英雄的感慨和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英雄的敬仰,通过描绘历史遗迹的荒凉,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胡曾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英雄的敬仰,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这首诗中,胡曾通过描绘廉颇和豫让的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怀念和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认识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