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铜狄铜仙
唐·韦庄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汉苑城边起暮烟,鸱夷灵爽真如在,
铜狄灾氛实告祥。
只今惟有西江水,曾见吴王宫里人。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难江南,开始创作诗歌,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授校书郎,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前蜀宰相,后卒于成都,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经历了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对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诗歌多反映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情感真挚,风格独特,他也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词作婉约细腻,情感丰富。
译文
(前四句译文略,因主要关注含关键词的后两句)
汉家宫苑的城边升起了傍晚的烟雾,鸱夷子的神灵仿佛真的存在,而那铜狄的灾难气息实际上是在预示着吉祥,如今这里只剩下西江的流水,它曾经见证过吴王宫里的人们。
释义
鸱夷灵爽:鸱夷子皮,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泛舟五湖,相传后来变名鸱夷子皮,灵爽,指神灵、英灵。
铜狄:即铜人,古代的一种铸铜人像,这里指的是东汉洛阳宫门前的铜人,相传东汉末年董卓将其销毁铸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苑城边的景象,以及鸱夷子和铜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鸱夷子的神灵仿佛真的存在,暗示着历史人物的英灵不灭;而铜狄的灾难气息实际上是在预示着吉祥,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洞察,最后两句以西江流水作为见证,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韦庄作为晚唐至五代时期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深刻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有关,他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对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通过描绘汉苑城边的景象和引用历史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