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叩于公拜绿章,拟征楛矢靖东方。全诗是什么?

小星1310个月前

诗词原文

平胡

唐·李隆基

昔叩于公拜绿章,拟征楛矢靖东方。

守边将士千重铠,绝虏旌旗万里疆。

刁斗静眠银烛暗,戍楼闲上玉绳长。

和戎自合亲胡虏,何悟今来泣路傍。

作者简介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712年-756年),他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译文

昔日我叩拜于神灵祈求保佑,拟用坚硬的箭矢平定东方的战乱,守边的将士身披重重铠甲,旌旗在万里边疆上高高飘扬,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煮饭,晚上击以报更)在寂静的夜晚不再敲响,银烛也暗淡无光,戍楼上的将士悠闲地望着天空中玉绳星(星名,位于北斗星附近)的移动,本来和亲胡虏是为了和平,为何现在却只能在路边哭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玄宗时期边疆的战况与和平愿景,首联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的祈求和对平定边疆战乱的决心;颔联描绘了守边将士的英勇与边疆的辽阔;颈联通过刁斗的静寂和银烛的暗淡,反映了边疆的暂时安宁;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和亲政策的反思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战事为背景,通过描绘守边将士的英勇与边疆的辽阔,展现了唐玄宗时期边疆的战况与和平愿景,诗人以“昔叩于公拜绿章”开篇,表达了对神灵的祈求和对平定边疆战乱的决心,接着以“守边将士千重铠,绝虏旌旗万里疆”描绘了守边将士的英勇与边疆的辽阔,展现了唐朝边疆的壮丽景象,颈联通过刁斗的静寂和银烛的暗淡,反映了边疆的暂时安宁,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和亲政策的反思与无奈,反映了唐朝在处理边疆问题上的复杂心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玄宗时期的边疆战事有关,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国力鼎盛,边疆相对安宁,随着边疆战事的不断升级,唐玄宗开始寻求和平解决边疆问题的方式,其中包括和亲政策,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和平愿景的向往,也反映了唐朝在处理边疆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和无奈选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