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林深路转午鸡啼,知有人家住隔溪。
一坞闹红春欲动,半岩新绿雨初齐。
于今真隐都无事,始觉忘言是脱胎。
莫向人间争宠辱,白云深处有茅茨。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释绍嵩的作品多反映山林隐逸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译文
山林深处,道路曲折,午时鸡啼声传来,知道那边溪对岸定有人家居住,一坞桃花盛开,春意盎然,仿佛要跃动起来;半山腰上新绿初现,春雨过后更加整齐,如今真正的隐士都已无事挂心,我才领悟到“忘言”是心灵超脱的境界,不要向人间争名夺利、荣辱得失,白云深处有我的茅屋,那里才是我的归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林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首联通过鸡啼声和溪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颔联以桃花和新绿为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颈联“于今真隐都无事,始觉忘言是脱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领悟和对“忘言”境界的向往;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林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中的自然景象与隐逸生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颈联“于今真隐都无事,始觉忘言是脱胎”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刻领悟和对“忘言”境界的向往,这种境界超越了言语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创作背景
释绍嵩生活在南宋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释绍嵩选择了隐居山林,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山林隐逸生活的感悟和体会的结晶,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景象和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