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共清幽矜晚节,偏从摇落殿秋光。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菊花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

好共清幽矜晚节,偏从摇落殿秋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郑思肖(1241年—1318年)

朝代:南宋末至元初

作者简介

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南宋末年的文学家、画家、爱国诗人,他生于南宋末年,历经元兵南侵、南宋灭亡等重大历史事件,一生坚决不仕元朝,以遗民自居,通过诗文和画作表达其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他的作品多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民族气节的坚守,风格高洁而悲壮。

译文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菊花喜爱与清幽的环境为伴,彰显其晚节的坚贞,特别是在万物凋零的秋日里,它偏偏在摇曳中展现出秋日最后的光辉。

释义

好共清幽矜晚节:赞美菊花与清幽的环境相得益彰,且珍视并展现出其晚秋的节操。

偏从摇落殿秋光:强调菊花在万物摇落、秋意渐浓之时,依然傲然挺立,成为秋日最后的风景。

赏析

这两句诗深刻描绘了菊花的高洁与坚韧,不仅展现了菊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美感,更寄托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赞美和追求,通过“清幽”与“晚节”的对比,强调了菊花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难能可贵;而“摇落”与“殿秋光”的描绘,则进一步凸显了菊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的顽强生命力,整首诗以菊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精神的崇尚。

创作背景

郑思肖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是一个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时代,南宋灭亡后,他坚决不仕元朝,以遗民身份自居,通过诗文和画作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民族气节的坚守,这首《菊花》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借菊花之姿,抒发了自己不屈不挠、坚守节操的情怀,以及对故国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赞美菊花的高洁与坚韧,诗人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忠贞与气节的坚守,以及对时局的无奈与抗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