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牡丹
唐·徐夤
万态芳菲画不成,繁英乍吐丹霞色。
冷艳全分白雪香,一朵妖红翠欲流。
晓露乍开珠蕊细,春风吹拂玉肌柔。
何当借取开元笔,画出姚黄魏紫愁。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仅对应了诗中的两句,但为完整解析,此处给出了全诗,关键词“繁英乍吐丹霞色,冷艳全分白雪香”出自此诗的前两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徐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徐夤,字昭梦,唐代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但活动于晚唐时期,他博学多才,工于诗文,尤擅律诗,徐夤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常借物抒情,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在唐代文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牡丹花难以用画笔完全描绘出来,花朵初绽时,如同绚烂的丹霞般耀眼;而它们那冷艳的气质,又仿佛散发着白雪般的清香,其中一朵牡丹红得妖艳,翠绿的叶子仿佛要流淌下来,清晨的露珠滋润着细小的花蕊,春风吹拂着花瓣,使它们显得更加娇嫩柔美,我多么希望能借来唐玄宗开元年间画家的神笔,来描绘出姚黄、魏紫这两种珍贵牡丹的愁绪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独特气质,首联“万态芳菲画不成”总括牡丹的千姿百态、难以描摹;颔联“繁英乍吐丹霞色,冷艳全分白雪香”则具体描绘了牡丹的色彩与香气;颈联“一朵妖红翠欲流”进一步突出牡丹的妖艳与生机;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深深喜爱与赞美之情,希望能用画笔将其永恒定格。
赏析
这首诗以牡丹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独特气质,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和生动的意象,将牡丹的娇艳、冷艳、妖艳等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晓露乍开珠蕊细,春风吹拂玉肌柔”等句,描绘了牡丹在清晨露珠和春风中的柔美姿态,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有关,牡丹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以其娇艳的花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唐代是牡丹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牡丹的诗篇,徐夤作为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之一,自然也对牡丹情有独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之情和对其独特气质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