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九日登高
唐·韦安石
独坐高斋汎羽觞,且看丛菊媚重阳。
何当载酒来共醉,把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注:原诗中“何当载酒来共醉,把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并非韦安石原句,而是化用了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意境,为便于整体解析,此处稍作融合处理,以展现重阳赏菊、饮酒的意趣。)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安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安石(约651年-714年),字安石,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韦安石出身京兆韦氏鹛城房,早年以明经入仕,历任太子司议郎、右补阙、尚书右丞等职,他为人宽厚,善于处理政务,深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等皇帝的信任,在武则天时期,韦安石曾任宰相,后因事被贬,唐中宗复位后,再次拜相,并兼任吏部尚书,封郧国公,韦安石在相位期间,以清廉著称,对朝政多有贡献。
译文
独自坐在高高的书斋中,举杯轻酌,欣赏着周围丛丛盛开的菊花,它们正娇媚地迎接着重阳佳节,多么希望有人能带着美酒来与我共醉,一同在东篱下赏菊,悠然自得地远望南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独自饮酒赏菊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独坐高斋汎羽觞”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闲适,“且看丛菊媚重阳”则展现了重阳时节菊花的娇艳与节日的氛围,后两句虽非韦安石原句,但融入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独坐高斋、饮酒赏菊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汎羽觞”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举杯轻酌的优雅姿态,“丛菊媚重阳”则生动地描绘了重阳时节菊花的娇艳与节日的喜庆,后两句虽为化用,但巧妙地融入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意,使整首诗更加富有意境和韵味,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自古以来就有登高、赏菊、饮酒等习俗,韦安石作为唐朝的宰相,虽然政务繁忙,但在重阳节这一天,他依然有机会抽出时间独自坐在高斋中,举杯轻酌,欣赏周围的菊花美景,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坐高斋、饮酒赏菊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