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君臣吟
宋·邵雍
君道自天常右序,臣心如水自无偏。
千载君臣鱼有水,不比严光文叔贤。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迁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创办“安乐窝”,讲学授徒,著书立说,名震京师,邵雍精通易学,创立“先天学”,以“加一倍法”和“元会运世”的宇宙生成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作也颇有名气,多抒发个人情怀和哲理思考。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他一生淡泊名利,以讲学著书为乐,其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深受后世敬仰,邵雍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皆由“道”生,而“道”则寓于万物之中,他的诗作也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君主的道义如同天道一般自然有序,臣子的心意则像水一样公正无私,千百年来君臣之间的关系如同鱼水相依,这种和谐的关系不是严光和文叔所能比拟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君臣关系的理想追求,首句“君道自天常右序”强调了君主道义的天然性和有序性;次句“臣心如水自无偏”则描绘了臣子内心的公正无私,后两句“千载君臣鱼有水,不比严光文叔贤”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君臣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并指出这种关系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如严光和文叔这样的隐士虽然高洁,但在君臣关系上却未能达到这种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君臣关系的深刻理解和理想追求,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君臣之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并强调了这种关系的珍贵和难得,作者也通过对比严光和文叔等隐士,进一步突出了君臣关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的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君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加剧,邵雍作为一位理学家和诗人,对君臣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君臣关系的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君臣关系的普遍关注和期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邵雍的学术思想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