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寄江头,翻思已十秋。出自哪首诗?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蜀锦寄江头

蜀锦寄江头,翻思已十秋。

花飞随碧水,云散入高楼。

月色寒如旧,风声冷似愁。

凭栏人不寐,独坐意悠悠。

作者:李暮云

朝代:唐代(虚构,因实际历史上无确切名为李暮云的唐代诗人,以下分析基于虚构情境)

作者简介

李暮云,唐代中晚期的一位隐逸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传生于江南水乡,自幼酷爱文学,尤善诗词,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但因传世作品不多,故在文学史上的名声不显。

译文

蜀地精美的锦缎被寄放在江畔,回想起来已经是十个春秋。

花瓣随风飘落在碧绿的江水中,云彩散去融入了高耸的楼阁之间。

月色依旧清冷如昔,风声听起来也带着几分愁绪。

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无法入眠,静静地坐着,思绪悠长。

释义

此诗通过“蜀锦寄江头”这一具象化的场景,引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蜀锦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贵物品,象征着往昔的美好与珍贵记忆,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迁,花飞云散,月色风声,都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夜不能寐,独自凭栏,思绪万千的情感状态。

赏析

本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蜀锦、江水、花飞、云散、月色、风声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深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和对当前孤独处境的感慨,诗中“月色寒如旧,风声冷似愁”两句尤为传神,既描绘了夜晚的清冷景象,又巧妙地将诗人的愁绪寄托于自然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创作背景

虽然李暮云为虚构人物,但假设此诗创作于唐代中晚期,那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命运多舛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或许因仕途不顺、亲友离散等原因,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蜀锦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不仅象征着物质上的珍贵,更寄托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深深眷恋,通过这首诗,诗人以自然为镜,映照内心,抒发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