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浦口曲
唐·刘沧
行尽菰蒲凡几曲,船头船尾明月光。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854)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有诗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卷五百四十五),《全唐诗补编·续拾》补其诗二首,刘沧的诗以七律见长,风格与许浑、赵嘏相近,时人目为“小许浑”。
译文
我沿着曲折的水路前行,穿过了多少片菰蒲丛生的水域,船头和船尾都沐浴在明亮的月光之中,人们常说落日的地方就是天涯,可是当我极目望向那天涯的尽头,却依然看不见我的家,已经怨恨那重重叠叠的碧山阻隔了我的视线,而那碧绿的青山又被傍晚的云雾所笼罩。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乘船穿越水域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之情。
赏析
首句“行尽菰蒲凡几曲”以“行尽”和“凡几曲”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乘船穿越曲折水域的情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船头船尾明月光”则通过明亮的月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和美丽,同时也为下文的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三、四两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落日”和“天涯”两个意象,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当他极目望向那天涯的尽头时,却依然看不见他的家,这种无奈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两句“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他怨恨那重重叠叠的碧山阻隔了他的视线,使他无法看到远方的家乡,那碧绿的青山又被傍晚的云雾所笼罩,使得他的视线更加模糊,这种无奈和绝望之情更加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刘沧作为一位唐代晚期的诗人,可能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波折和挫折,当他乘船穿越水域时,看到明亮的月光和遥远的家乡,不禁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家乡,只能将这种思念之情化作诗句,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晚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使得许多人流离失所,无法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