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行间报知己,功成不必定封侯。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5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酬知己

唐·罗隐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附加句

努力行间报知己,

功成不必定封侯。

(注:由于“努力行间报知己,功成不必定封侯”并非直接出自罗隐的某首完整诗作,此处作为对罗隐风格的模拟与意境的延伸,附加于其后,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时弊,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诗作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思想倾向。

译文

(原诗部分)

风雨交加的端午节,天色昏暗不明,

汨罗江上无处凭吊屈原的英灵。

石榴花盛开仿佛在嘲笑我,

没有酒喝的我,也像陶渊明一样独自清醒。

(附加句)

我奋力在文字间耕耘以报答知己的厚爱,

成功之后,并不一定非要追求封侯拜相。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景象,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清醒的感慨,附加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感激之情,以及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赏析

罗隐的这首诗及附加句,以其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原诗通过端午节这一特定节日,寄托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心境,附加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知己的感激和对名利的淡泊,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诗人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及附加句,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怀念、对时局的忧虑、对知己的感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这些诗句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倾向,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