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蛮中
唐·张籍
蛮儿但讶羊多角,羌女不知蚕作丝。
北固晚来云似幕,南湖秋至水如畦。
作者及朝代
张籍,唐代诗人,约生于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作者简介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乐府诗著称,善于描绘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刻,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如贫富悬殊、战争苦难等,深受后人喜爱,他也是韩愈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对唐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译文
蛮地的孩童只惊讶于羊的角多,羌族的女子不知道蚕能吐丝织绸,北固山傍晚时分云彩如幕布般低垂,南湖到了秋天水面像田畦一样平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蛮地和羌族地区的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前两句通过“蛮儿”和“羌女”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外界事物的陌生和无知,暗示了这些地区相对封闭和落后的社会状况,后两句则描绘了北固山和南湖的自然景色,以景衬情,进一步渲染了蛮地的异域风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蛮地和羌族地区的独特风貌,前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蛮地和羌族地区的民俗特色,使读者对这些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后两句则以景抒情,通过描绘北固山和南湖的自然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蛮地的异域风情和神秘色彩,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张籍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对边疆地区风土人情的深入了解和体验之中,他通过亲身观察和感受,将蛮地和羌族地区的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融入诗中,表达了对这些地区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和探索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籍的《蛮中》是一首描绘边疆地区风土人情的佳作,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蛮地和羌族地区的独特魅力,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唐代边疆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