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蒲何用饱,净茗一为分。出自哪首诗?

风云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伊蒲何用饱,净茗一为分。

澹然无外物,自得性中真。

水色寒更碧,山光晚更明。

此中堪久住,何必问归程。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颇丰,题材广泛,风格清丽闲淡,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和禅理诗。

译文

何必用世俗的食物来填饱肚子,一杯清茶就足以让我心满意足,心境淡泊,不为外物所扰,自然能够领悟到内心的真实与宁静,水色在寒气中更显碧绿,山光在傍晚时分更加明亮,这样的地方适合长久居住,我又何必去询问归家的路程呢?

释义

“伊蒲”指印度的食物,这里代指世俗的口腹之欲;“净茗”即清茶,象征着简朴与清净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后四句则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诗人对此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是皎然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首联以“伊蒲”与“净茗”的对比,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颔联进一步阐述,通过“澹然无外物,自得性中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颈联和尾联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山居生活的惬意,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他热爱自然,崇尚简朴,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和独到的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清幽的自然环境,内心得到极大平静和满足时所作,通过这首诗,皎然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