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天际雨声喧石燕,江潮月色满车螯 为本诗中的颔联变体,原诗中虽未直接出现此句,但意境相融,可视为诗人对江楼夜景的细腻描绘与想象延伸。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向东遥望海天一色,傍晚时分景色茫茫;山的形态、水的姿态开阔悠长,四周是万家灯火,一道银河倒映在水中央,晴天时风吹古木,好像阵阵雨声敲打石燕;月光洒满沙滩,犹如夏夜清霜覆盖着车螯,能否邀请你来到江楼之上,一同消暑纳凉?比起你的茅舍,这里更加清凉宜人。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江楼远眺所见的壮丽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友人的邀请之情,诗中通过“海天东望”、“灯火万家”、“星河一道”等画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而“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则以奇特的想象,将自然景象赋予了诗意的美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赏析
本诗以景起兴,以情收尾,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江楼夜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颔联“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尤为精彩,以“晴天雨”和“夏夜霜”的奇特比喻,生动描绘了风过古木、月照沙滩的独特景致,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全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鲜明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辞去官职,寓居洛阳,过着闲适的生活,诗人常于江楼之上远眺自然,感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此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有感而发,以江楼夜景为题材,创作了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佳作,虽然“天际雨声喧石燕,江潮月色满车螯”并非原诗直接语句,但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