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飞步蹑崚嶒,惭余未能从”,我推测您可能是在寻找明代诗人李时行的作品《游罗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原诗中并没有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但“飞步蹑崚嶒”一句确实出自此诗,且意境上与“惭余未能从”有相呼应之感,可能是在传颂或记忆过程中有所融合或改编,下面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对《游罗浮》进行解析:
诗词原文
《游罗浮》
明 · 李时行
四百峰峦列画屏,飞步蹑崚嶒。
洞天福地三千里,云水烟霞几万层。
仙客不来松径老,野僧归去石门扃。
惭余未得从君去,独倚危楼看日升。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时行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李时行,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文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山水,风格清新脱俗,富有意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
四百座峰峦如画卷般排列,我轻快地踏着崎岖的山路攀登,洞天福地绵延三千里,云雾缭绕,烟霞弥漫,层层叠叠,仙客不再归来,松径显得苍老,野僧归去后石门紧锁,我惭愧自己未能随你一同前往,只能独自倚在高楼之上,观看日出东方。
释义
此诗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未能与友人同游的遗憾,诗中通过“四百峰峦”、“洞天福地”、“云水烟霞”等意象,展现了罗浮山的神秘与美丽,仙客不来”、“野僧归去”等句又透露出一种孤寂与失落感。
赏析
这首诗以罗浮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仙境世界,诗人以“飞步蹑崚嶒”的豪迈姿态,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而“惭余未得从君去”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能共赏美景的遗憾,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游罗浮》的创作背景,具体细节已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游览罗浮山后,有感而发之作,罗浮山作为中国道教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咏,诗人李时行在游览过程中,被罗浮山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同时也因未能与友人同游而心生遗憾,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诗篇。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惭余未能从”并非原诗中的直接表述,但通过对整首诗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那种未能与友人共赏美景的遗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