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吴人雅好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令序恣间寻,吴人雅好弄。
丝竹响清夜,灯火明深巷。
月色映湖光,花香随酒兴。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寰。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生活在中唐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动荡,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豪放明快,对后世影响深远,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译文
在美好的季节里,我随意地寻找着乐趣,发现吴地的人们特别擅长和喜爱玩乐,夜晚,丝竹之声在清冷的空气中回荡,灯火在深巷中闪烁,月光映照在湖面上,花香随着酒意飘散,我找到了真正的乐趣和意境,何必再去关心尘世的纷扰呢?
释义
- 令序:美好的季节。
- 恣间寻:随意地寻找。
- 吴人:指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的人们。
- 雅好弄:擅长和喜爱玩乐。
- 丝竹:指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清夜:清冷的夜晚。
- 深巷:深深的巷子。
- 尘寰:尘世,人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吴地人们在美好季节里享受生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丝竹响清夜,灯火明深巷”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夜晚的热闹和温馨,而“月色映湖光,花香随酒兴”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最后两句“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寰”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假设)
刘禹锡在仕途上经历了不少波折,晚年时他更加向往闲适的生活,在一次游历吴地时,他被当地人们热爱生活、善于玩乐的精神所感染,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向往,诗中通过对吴地人们生活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