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但需要注意的是,您提供的关键词“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熔金”实际上并非直接连续出现在《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中,而是辛弃疾诗词风格的典型意象,可能融合了其多首作品中的意境,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和类似意象,构想一首符合您关键词的诗词,并进行解析,不过,需明确此诗为构想之作,非辛弃疾原作。
构想诗词
悬崖落日
宋·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屏,
一川落日熔金明。
壮志未酬心犹在,
独倚危栏听水声。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后投身抗金斗争,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其词作情感激昂,内容丰富,多抒发爱国热情,批判时弊,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亦不乏婉约之作。
译文
千丈高的悬崖如同被刀削过一般,翠绿如屏;
一条河流上,落日余晖如同熔化的金子般闪耀。
我的壮志尚未实现,但心中的热情依旧不减;
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聆听河水潺潺的声音。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千丈悬崖的峻峭与落日余晖的壮丽,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壮美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与不屈精神,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诗人的心志依然坚定,独自凭栏,以自然之景寄托情怀,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赏析
“千丈悬崖削翠屏”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悬崖的陡峭与翠绿,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也隐喻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一川落日熔金明”则通过落日余晖的辉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炽热与不屈,即便是在逆境中,也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壮志未酬心犹在”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声,虽历经坎坷,但志向不改,精神永存。“独倚危栏听水声”则以静制动,通过聆听自然的声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即便是在孤独与困境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创作背景
构想此诗的背景可设定为辛弃疾晚年时期,此时他虽已远离战场,但心中对于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壮志仍未熄灭,面对朝廷的软弱与自身的境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之景,寄托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坚持,虽然此诗为构想之作,但它很好地体现了辛弃疾诗词的风格与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