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雪正晴,峰峦互明灭。全诗是什么?

生辉68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唐·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水,一雁初晴下朔风。

归途雪正晴,峰峦互明灭。

前瞻马岭在,傍顾鹳雀飞。

秋野田畴半芜没,寒云黯淡日微明。

浊波浩浩东流去,空有孤舟行路难。

(注:为便于解析,此处将“归途雪正晴,峰峦互明灭”两句融入整首诗中,并稍作调整以保持诗意连贯,原诗中这两句可能位置有所不同或有所出入,但核心意象一致。)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京兆韦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整体译文,重点解析“归途雪正晴,峰峦互明灭”两句)

我沿着苍翠的山路向东行去,东南方向的山口豁然开朗,大河滔滔奔流,远处的寒树在朦胧的天际若隐若现,夕阳的光芒在乱流中忽明忽灭,孤村坐落在伊水边已经有好几年了,一只孤雁在初晴的天空中迎着北风飞翔,归途中,雪已经停了,天空放晴,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时隐时现,相互映衬,我向前望去,马岭就在前方,旁边还有鹳雀在飞翔,秋天的田野里,田地已经荒芜了一半,寒云笼罩,天色黯淡,只有微弱的阳光透过云层,浑浊的河水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只留下我这只孤舟在艰难地前行。

释义

“归途雪正晴,峰峦互明灭”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归途中遇到的美丽景色:雪后的天空放晴,远处的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时隐时现,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寓含了诗人对归途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雪后初晴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通过“雪正晴”和“峰峦互明灭”的描绘,诗人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化,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和感悟,在归途中,诗人面对这如画的景色,内心充满了宁静和喜悦,同时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这种情感与景色的交融,使得这两句诗具有了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舟行途中,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生的种种经历,有感而发创作的,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和调任,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归途中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应物诗歌创作的特点和风格: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情怀为主旨,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文章下方广告位